◈ 騙子世家第3章 避禍患寄身四空寺(2)在線免費閱讀

騙子世家第3章 避禍患寄身四空寺(3)在線免費閱讀

這一夜甄永信睡得酣暢,只是醒後感到腳底的血泡,弄得他挺不舒服,才猛然醒悟,這裡並不是家,心中未免有些慌憾。

老和尚聽他鼾聲停下,憑呼吸的韻律,知道他已完全醒來,便開口和他交談,黑暗中,交談也省卻了不少佛門用語,一說一聽,一會兒工夫,就無所顧忌了。

直到甄永信講完了自己的身世,老和尚才慨嘆一聲,「阿彌陀佛,」然後就把這裡的情況告訴了他。

這時甄永信才知道,三天三夜的行走,自己已完全逃脫了老毛子的轄區,到了營口的地界,這座廟往西不過二十里,就是熊岳城。

一當了解到這一點,甄永信心裏才算安穩下來,多少天里揮之不去的恐懼,也隨着消失殆盡。甚至聽到老和尚答應留他在這兒避難時,甄永信也沒感到意外,他心裏清楚,他的留下,對老和尚未來的日子,也是不可或缺的。

為了他行遊方便,老和尚給他起了法名,叫甄悟,既保留了他的本姓,又符合佛家的本分,並在天亮之後,坐在床上,兩手顫抖地給他削了發,鈍刃的剃刀,把甄永信的鬢角和後腦勺都弄破了,傷口滲出血絲,好久都沒痊癒。

剃頭時,老和尚又把廟裡的一些暗藏的機關告訴了他,比如遇上兵匪滋撓時,可以打開神像屁股下的機關,到下面的地窖里躲避,也可以從他現在睡覺的地方——那個米櫃里,打開靠牆的機關,從東耳房逃走。

沒過幾天,甄永信腳傷就痊癒了,可以行走自如,甚至步履要比過去輕盈。

在甄永信煮完最後一個風乾餑餑的那天早晨,老和尚舔過飯碗之後,把他叫到床邊,輕聲說,「頭晌兒,你下山一趟,到山下王家村去,找到王萬財,你拿兩條紅絲帶去。」

老和尚邊說,邊從枕頭邊兒拿過一個小包裹,裏面儘是些紅絲帶,應該是香客們祈福時系在廟裡的樹上的,被老和尚收拾起來放好,「進門後,你就說是我叫你來,給孩子祈福的。你把這紅絲帶,繫到他孩子的腳腕上,讓他孩子五歲前不要解開,就說這是避邪箍。等把這一切都做完了,你告訴他,說靈不靈,要看他心誠不誠,佛前許願,不可反悔,一旦反悔,萬事皆空。這些話說完,你徑直回來就中,不可跟他多打閑語。」

甄永信一一記着,諾諾應命。師傅說罷,甄永信轉身拎起木魚要走。

「慢着,」師傅又叮囑道,「把衣服換下,穿上我這件袈裟,哪有出家人穿着馬褂上街化緣的。再者,他要問起我來,你就說我身有小恙,不便下山,要問起你來,就說從泰山嶽廟雲遊至此,是我才收的徒弟,法號甄悟。」老和尚把話交代清楚,閉上眼睛,向他揮了揮手,甄永信就下了山。

進了村,甄永信敲了幾下木魚,尋人打聽王萬財家的住址,徑直奔了去。

聽到狗叫,王萬財推門出院,臉上喜滋滋的,見了眼前的和尚,明顯露出幾分生怯。

年輕和尚並不和他閑談,劈頭就說,「我家師傅派我來府上,給貴公子祈福,阿彌陀佛。」邊說邊徑直往門裡走。

王萬財喝住狗叫,在後面跟着,直到和尚進屋,直奔妻子的產房,王萬財試圖阻止,和尚卻從懷裡掏出兩條紅絲帶,在主人眼前晃了晃,嘴裏振振有詞兒,「阿彌陀佛,無妨,無妨,我只是奉師傅之命,來給貴公子繫上避邪箍的。」

「敢問師傅的師 傅 法號?寶剎在何方?」王萬財問。

「阿彌陀佛,四空寺慧通方丈便是。」和尚說道。

王萬財恍然若悟,就把這和尚讓進產房。

炕上的產婦拿毛巾裹着頭,嬰兒正在襁褓里酣睡,和尚叫產婦把襁褓打開,把紅絲帶在嬰兒腳腕上輕輕系好,出了產房,把老和尚吩咐的話,一字兒不差地交代給主人,說完,飄然而去。

果然,甄永信前腳剛跨進山門,就聽見山下有人吆喝着牲口上山,過了一會兒,一頭騾子把一石米馱上山來,甄永信親自打開米櫃,指揮來人把米倒進米櫃,王萬財千恩萬謝後,恭恭敬敬地下山了。

老和尚看出徒弟的慌惑,不等他問,就泰然自若地開了口,「上月初,王萬財老婆臨盆前,到廟裡來許願,求我作法幫他老婆生個兒子,在這之前,他老婆已生過七胎,全是丫頭,當時他應許說,要是應驗了,就送一石米來。我給他作了法,告訴他,這回要是不靈,讓他趕在老婆月子里再來一次,我送他一副生子靈藥,保准下一胎得子。眼下都一個多月了,他沒來,我就知道他已經得子,只是心痛那一石米,不肯還願罷了,所以才派你去。」

甄永信渙然冰釋,納悶的只有一點,「敢問師傅是如何做的法?」

老和尚撇了撇嘴,臉上掠過一絲不屑的微笑,「隨心所欲,即為法。」

「那師傅肯教弟子製作送子葯嗎?」

「那有何難?」老和尚深呼一口氣,「凡天下無毒之物,皆可入葯。」

「那要是不靈,可咋整呀?」甄永信疑惑不解,問道。

「阿彌陀佛,心誠則靈,萬一不靈,那是他心地不純,能奈我何?」說罷,老和尚就闔上眼皮,無所顧忌地笑了笑。

甄永信也似乎豁然開了竅。正是從這時起,甄永信對權術入了迷。

一旦飲食無憂,山寺的日子就變得愜意了。

這裡聽不見妻子的潑罵,老丈人的呵斥,丈母娘陰陽怪調的指桑罵槐,看不見那些鄙夷不屑的嘴臉。

甄永信似乎又重溫了尊嚴,也就覺得日子有滋有味,超凡脫俗了,甚至對早年自己嘲笑僧侶的種種行為感到後悔,認為那只是自己無知的一種表現,根本不理解佛門凈界的奧妙。

現在不但懂得了,甚至還帶有點兒迷戀,每天清晨,他都早早起身,操辦早膳,打水掃院落,撣去佛面和香案的塵灰,在香爐里焚上一柱香,剎那間,破敗的山寺,就有了靈氣。

因為廟舍年久失修,香客不多,白天里他就有足夠的空閑去翻看書架上的典籍。

典籍不少,不過各種經文都引不起他的興趣,倒是經書邊上隨便散放的幾本雜書,讓他着迷。

一套《三國志通俗演義》,不長時間,他就讀了兩遍,而後就看《韜略術》,這本書挺乏味,乾巴巴幾個詞條,倒是詞條後的案例補釋,看上去有些意思。

一天,老和尚扶着牆壁,戰戰瑟瑟地去解手時,看他正在讀《韜略術》,就眯着眼睛,脫口念了個偈子,「計從心上來,衣食口中求。」

甄永信心裏一驚,以為師傅對這本書已經滾瓜爛熟,剛才念叨的,想必就是他正在看的內容,他趕緊把眼睛潛到書里,卻找不到剛才師傅吟誦的偈子,就相信師傅一定是弄錯了,剛才那兩句,不在這一頁上,而是在後邊的幾頁上,他趕緊跳過這頁,向後翻過幾頁,沒有,又向前翻了幾頁,也沒有。

這時,老和尚已經解了手,戰戰瑟瑟地回來了,看他正在書上亂翻,就又吟了兩句,「信之者死,疑之者生。」

甄永信恍然覺得,這句偈子早先曾在哪裡聽過,只是近來亂事太多,攪得他記不起來了。

他使勁兒定了定神兒,把思緒盡量理順得整齊些,然後順着梳理整齊的思緒往回摸索,終於找到了,從前,拜徐半仙學藝時,徐半仙就曾囑咐過他:「字句使人死,經義使人活。」

那會兒,他根本就不懂這兩句格言的意義,只是礙於面子,不懂裝懂地應付過去了,直到今天,還是一團迷霧,現在聽見師傅又提到這句話,他不想再錯過機會了,就勢跪下,說道,「求師傅點化。」

老和尚並沒理會他,一邊往裡屋挪步,一邊隨口說道,「你的法名里就有。」

甄永信跟着把自己的法名念叨了幾遍,「甄悟,甄悟。」沒發現什麼,接着他把法名倒着又念道了幾遍,「悟甄,悟甄。」兀然間,恍然大悟了,想起了「甄」和「真」的諧音,再念了幾遍,便覺得自己已經破譯了師傅給自己取名的密碼,順着密碼的排序,當他回過頭去再讀《韜略術》時,豁然發現,紙面上已非幾行枯索無味的黑體字,而是另有洞天,一個斑斕多彩的世界。甄永信一口氣把《韜略術》研讀完,甚至耽誤了師傅的午膳。

以後的幾天,他又反覆把《韜略傳》研讀了幾遍,每次研讀,都覺得是第一次研讀,是一種全新的感悟。三天之後,他就可以擺脫原著,倒背如流了,隨後就設想出各式各樣權術的具體情境,玄妙絕倫,連自己都能被自己欺騙,並不斷被韜略激動得渾身發抖,急着要走出山門去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