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中興第1章 中興的開端在線免費閱讀

附言:第一章為,背景說明,可不看。

我做了一個很長的夢,來到一個模糊的書樓,從下到上全是圖書,大約有三層樓那麼高,給人一種窒息感和壓迫感,我緩緩向前來到前面的書牆,看到有一層全是關於大秦的圖書,我從中拿出一本名為《大秦中興》的書開始翻閱:

大秦歷代數百年,從太祖到聖皇期間,國力持續上升,到聖皇一世國力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遙遙領先於世界,在歷史上被稱為「聖皇之治」;對此歷史學界中還有一個問題,至今仍在爭論,有人認為「聖皇之治」是大秦的巔峰,他們所持的依據是大秦自聖皇后,國力開始持續衰弱,即便後世有中興之治,也不能與其比肩;而反方認為,後世的「明英之治」才是大秦國力的巔峰,因為「明英之治」在很多方面都要領先於「聖皇之治」。

這個世代爭論的問題仍在繼續,可沒有人去否定大秦的中興是最精彩,最不可思議的一段歷史所在。

往往一個王朝,都是先強後弱,然後滅亡。在衰弱的過程中,不乏有中興之主力攬狂瀾,整治王朝,可結果也就是緩慢了王朝的覆滅,並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更不必說去比肩開世先祖(開創王朝盛世的君王)所造的盛世。

然而歷史上,不缺不可能的事,也不缺奇怪的事,更不缺讓人不解的事了,似乎世界喜歡開玩笑,也喜歡不可能的可能。

大秦到榮皇這一世,官場腐敗,民無食飽,大臣專權,國力衰弱,災害頻發,外敵入侵,一片頹廢之勢;可偏偏在這一世,上天眷戀了大秦,出了很多忠義之士和愛國才子——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榮皇二年,一個影響大秦走向的人在柳州紫薰府豪縣宸東村(此書中行政區劃等級是州,府,縣,村)出生了,他就是大秦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更被後世譽為大秦聖人——常御風。

在歷史上,成為聖人有三個條件「立德」「立言」「立說」,而在歷史上做到的,只有三人,也被稱為「三聖」。若要論人生精彩,學說深廣,功成名就,那就非第二位出世的常聖人莫屬了。

傳說,常御風出生時,有七彩祥雲於天,下着濛濛細雨,天上有兩隻祥獸而過,有人說是麒麟與龜,有人說是龍鳳,總之這是不平凡的一天。

常家世代為農,但在常平這一代發生了變化,他的妻子生下孩子後,村西頭有威望的算命先生不請自來,看着剛出生的孩子,他輕聲說道:「此子有天地正位之象,將來必成大器。」

常平並未上過學,本打算給孩子起名為「常理」,見學問較高的算命先生來了,就藉機問道:「張先生,可否為吾子取一美名。」

算命先生看向窗外,天突然變了,雨大風起,他思索後說道:「雨風……御風吧。」

常平一聽雙手一拍就說道:「常御風,就這個了,謝先生。」

這一段在史書上寫得相當離譜,似乎那個算命先生就是上天派來給常御風起名字的;在歷史上這種神話出身的記載,也見怪不怪了,見鮮不鮮了。

這也並非史官故意而為,當一個人名氣大了,人們就喜歡扒出他的身世和生活來議論,上到為人處世,下到家常便飯,都要拉出來說一說,講一講;然後,再添油加醋,改一改,一道人們愛吃得飯菜就出來了。

在史學界對常御風的出世有另一種記載,這還是相當可信的。常御風出生,天氣確實不好,先是小雨蒙蒙後是大雨傾盆,但這也並不為怪,臨大河又是雨季,至於那兩隻祥獸,明顯是有人故意加的,來神化常御風。

再說說那個算命先生,他也並沒有那麼好心,不請自來給常平孩子起名,據記載這位算命先生和當地的混混和商人有所聯繫。

一日,有個南方而來的商人,讓他幫忙找五個人押運貨物,但有個條件,這些人要給他押運三年不得回家。這種人並不好找,但只要錢給到位,人還是可以湊齊的,但偏偏這個商人給的錢也不多。算命先生接下後,就找到了常平,然後的事情也大致相同,客套一下,順便取個名字,然後忽悠常平去跟那個南方商人——江商。

接下來的事情都說的通了,常平信以為真,給他父母打完招呼後,次日地里的農活還沒幹完,就大早上走了,扔下了常御風母子。

這一走就是三年,常御風在母親和祖父祖母的照顧下漸漸長大,可常母日漸消瘦。常御風三歲後,就經常幫常母做一些輕便的農活。如果沒有什麼變化,他應該就這樣在地里干一輩子了。

上天眷戀了他們母子,常平回來了,賺了很多錢,還成為柳州豪縣的大富商,沒有人知道常平這三年怎麼過的,但可以知道他已經是江商中重要的一份子。

常平富有後,並沒有拋棄他們母子,他在豪縣買了個府,把常御風母子和父母接了過來。這天壤地別的變化,改變了常御風的人生,也讓他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物質保障。

榮皇五年,常母又生下一子,名為常子房,此子日後也將成為大秦的棟樑之材。常母生完常子房不久後,就離世了,據說是身體虛弱,患病在身。

在歷史上這位女子,並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無法否定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生育了兩位曠世之才,這點足以讓她在歷史有一席之地。常御風曾給友人說道:「在母親眼裡,她只想讓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的長大成人,快快樂樂地活着。這也是天下母親共同的心愿。」

常御風在自序中,也寫道:「兒時貪玩,母親常教導『少玩而多學,學以趣為之』。」「母親好學,有藏書於室。逝後,藏書於吾,皆同習之。」這裡要提一下,常母所藏之書,以道儒為主,雜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