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周朝說起第一章 周朝的早期統治在線免費閱讀

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後,實行了分封制。

所謂分封制,就是天子將土地分給王室子弟、功臣等,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諸侯國無條件要服從天子,幫助天子鎮守土地,交納貢賦。

這在交通落後的古代,確實是個很好的辦法,為天子分擔了統治壓力。

周武王一共分封了71個諸侯國。

為什麼要分封這麼多諸侯國呢?

一是,諸侯國越多,代表勢力越小,就越難對抗**;

二是,諸侯國越多,說明地盤越小,就越方便管理。

這些分封的諸侯國之中,除了血緣關係和功臣的分封能夠成為大國,其餘的分封,都是小國。

其中,他封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然後在殷的周邊,設邶、墉、衛三國,封給霍叔、管叔、蔡叔,讓他們監視武庚。

此舉不過想明告天下,滅紂是弔民伐罪,並無滅殷絕祀之意,以安撫東方的殷人,分封的邶、墉、衛三國,起監督作用,所以,這三個國家,始終成為不了大國。

周武王又把焦、祝、薊、陳、杞這些封國,封給有功德於民的古代帝王的後裔,比如五帝的後代,以表示周天子對五帝的敬崇,用來收買民心。

這些國家,也註定成為不了大國。

能夠成為大國的,是他血緣關係和功臣的分封。

真正的大國,只有四個,那就是晉、楚、齊、秦。

這個晉國,是周武王兒子叔虞的封地。

這個叔虞,就是姜太公女兒生的兒子,這樣的身份,當然是封最大的土地了。

晉國,也就成為諸侯國里最大國土的諸侯國。

楚國,是功臣關係受封。

鬻熊是羋姓部落酋長,他率部追隨周文王,被封為火師。之後,他的兒子熊麗、熊狂仍事周文、武王。不過,還沒有封侯。

到了第三代熊繹時,周成王「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

這時候,才有了楚國。

齊國則是姜太公的封地。

姜太公作為功臣,又是周武王的岳父,封地自然就大了。同時,位置極好,靠近海邊,煮鹽墾田,富得流油。

秦國的分封是比較晚的。

周孝王六年(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治都於秦邑,號曰「秦嬴」。

誰也沒想到,沒有佔有地理優勢,同時又面臨犬戎威脅的秦國,後來竟然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不過,早期的諸侯國,在周天子那裡,都不成氣候,也構不成威脅,史書對於早期的諸侯國記載,也比較簡略,往往就是一個君主的名字而已。

所以,我們的重點,還是講西周的統治。

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後,第二年就病重了。

他彌留之際,擔心自己的兒子姬誦年紀尚幼,不足以擔起管理天下的重任,便把輔政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了姬旦,也就是周公。

姬誦,也就是周成王。

此時的周天下,還是存在許多隱患的,其中最大的隱患就是立足未穩,諸侯要叛亂。

當然,其中最有可能叛亂的,就是商帝辛的兒子武庚。

因為他時刻想着恢復商朝的統治。

周武王一死,姬誦這個小天子繼位,權力掌握在周公的手裡,這就給他找到了借口了。

他聯合了監督他的管叔和蔡叔、霍叔,以及臣服商朝的一些小國,然後,一起作亂!

武庚以為他很有勝算,不然,他就不會作亂了。

他的第一個勝算是,天子幼小,沒有能力;

第二個勝算是周公掌政,人心不服;

第三個勝算是,他是紂王之子,天下人心尚有商朝。

有這個三個勝算,再加上管叔和蔡叔、霍叔,以及其它諸侯國的勢力,大有和周朝扳手腕的力量。

算盤每個人都會打,問題是,你的算盤要打得過人家才行。

按照當時形勢,武庚根本沒有能力對抗周朝。

因為,他的勢力並不強大。

邶、墉、衛三國,都是小國;至於用戶武庚的,徐、奄、薄姑、熊、盈等國,甚至不能說是諸侯國,而是部落而已。

就這些力量,並不足以對抗周朝。

周朝推翻商朝,可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武庚想憑他這一代人,就幹掉周朝,實在是異想天開。

他除非聯合得到當時最大的諸侯國—–齊國。

此時的姜太公雖然年老,但不糊塗,自然不會跟武庚作亂。

我們且來一一攻破他的優勢:

第一個,天子年幼,沒有能力。問題是,掌權的不是天子,而是周公,周公有能力就行了,不用天子有能力,所以,第一條,也就不成為優勢;

第二個,周公掌權,人心不服。不服的,其實就是霍叔、管叔、蔡叔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