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第7章(2)

訓練科目都是安排的滿滿的:

當草原上第一輪紅日跳出地平線的時候,兩隊穿着半截褲,赤膊上身的少年郎喊着口號開始跑操,時間是半個時辰,寧王朱全跑在隊列的最前面。

跑操結束後,就是早飯時間,每人一壺牛奶,幾張胡餅,最難得的還有幾塊鹹菜疙瘩;

在這個物資睏乏的年代,每天能吃上鹽巴的日子不是一般的人,就是地主家都難。

吃完早飯後,就是兩個時辰的騎射訓練,中午是雜糧饅頭加一大碗穀子粥(小米);

下午是隊列和體能訓練,到了晚上則是文化學習和思想教育,這個由朱全親自負責,所謂的文化學習就是強制性識字,每天5到10個字,這個也是考核的內容。

識字對漢軍還好一些,他們都是總旗以上武官的兒子,多少有一些文化基礎,上過幾天私塾的,大字不識的還真沒幾個;

最苦逼的是那些草原娃,識字的不超過三成,這還是因為他們的老子是百夫長、千夫長,要是換了普通牧民的孩子就更不要想了,會寫自己名字的都是讀書人。

朱權挑選人員的時候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要的都是百夫長或總旗以上武官的孩子,他們家境好,從小都會受到一些文化教育的。

他要訓練的是一支脫離這個時代的軍隊,那軍官就不能是文盲,至少要能看懂軍報,否則就不能勝任崗位需要;

為了訓練這支2千人的娃娃軍,寧王府花費巨大,毫不誇張地說,比養1萬人的私兵花費還要大,這已經是寧王府能承受的極限了。

大明在軍制上實行的是衛所制,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後農合一,大部分的衛所幾乎都能自給自足,國家在養兵上花費並不多,只是提供了土地而已;

那些百戶、千戶,即是武官,又是地主,而軍戶即是軍士,又是佃農,有戰事的時候跟隨武官去打仗,沒有戰事時就種地,軍戶和武官都是世襲,軍隊訓練的時間幾乎沒有,作戰能力極其底下,這樣的軍隊顯現滿足不了朱權征戰天下,甚至世界的需要。

所以他就提前弄出了大明後期才會出現的募兵制,為了不引起父兄以及以後大侄子的關注,他就掛羊頭賣狗肉,搞成寧王府的私兵,走的是精兵路線;

之所以將朵顏三衛納入,是想通過這些小孩將來把三衛的鐵騎完全控制住,既然他重生過來了,朵顏三衛就被他視為了自己的自留地,離他們反叛還有幾年時間,他還有足夠多的時間去布局。

徐元清以為朱權只是少年心性,玩玩,沒有想到他在寧王衛營地一待就是幾十天,寧王府的事全部被他扔到了一邊,這顯然是不行的,他終於忍不住找了過來。

這一日,朱權像往日一樣跟着寧王衛在訓練,張永的到來打斷了他的節奏:

「殿下,徐指揮使有要事求見!」

朱權一看張永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的瀟洒日子到頭了,沒好氣地說道:

「徐指揮都過來了,總不能讓他久等,還愣着幹嘛,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