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為國家搞外宣第1章 幫我保管好在線免費閱讀

我為國家搞外宣第2章 一定要發出去在線免費閱讀

12月15日

「別抖,別抖,堅持住!」鄭小冬左手用力按住不停顫抖着的右手,希望手持攝像機能更穩定一些。

鏡頭裡有好些人。站着的人猖狂肆意的大笑着,跪着的人苦苦哀嚎的大叫着。似乎跪着的人越大聲,站着的人就越高興一樣。

一下、兩下、三下

兩個站着的人端着刺刀一個接着一個的刺向跪着的兩排人。

他們在比賽誰刺的更快。

兩排人一個又一個的倒下,哀嚎聲越來越小了。

忽然,刺刀即將刺向下一個小男孩的後背時,小男孩站了起來瘋狂的向鏡頭跑去。

鏡頭已經不受控制的劇烈抖動了。

鏡頭裡的小男孩越來越近,但又越來越模糊了。

「砰~」

小男孩倒下了。

小男孩在鏡頭裡消失了。

在鏡頭裡只能看見遠處端着槍的人得意洋洋的笑。

剩下跪着的人好似終於驚醒了一樣,跳起來撲向那站着的四個人。

不過端着槍的四人沒有給他們多少機會,三兩下就都和小男孩一樣倒下了。

這倒下的幾十人就像滿足了他們四人某種慾望一樣,在他們的眼神里竟然看出了舒爽的感覺。

四人從鏡頭中遠去。

鄭小冬的右手終於堅持不住的把攝像機放了下來。他轉過趴着的身體,背上的屍體順着挪到了旁邊。張大着嘴,盡量小聲的喘氣着。

雖然已經在這三天里目睹過太多慘絕人寰的悲劇,但每次藏在屍堆里都會在心理和生理上造成極大的傷害。

他手裡那60年代的35毫米手持攝影機已經用盡了最後的底片。

鄭小冬抬起手看了看已經模糊不清的手錶。沒錯,現在是1937年12月15日上午9時28分。他已經來到這個世界兩個月了。

不對,應該是他和她妻子來到這個世界兩個月了。

兩個月前,鄭小冬滿心歡喜的在他那「閑人免進」的庫房裡把玩新淘來的設備。

妻子剛開門進來想看看已經在地下室里待了一天一夜的鄭小冬是不是還活着。

不料,兩人連同地下室里所有的東西都穿越到了這個動蕩的世界。

鄭小冬還是叫鄭小冬。只不過,成了年僅20歲的年輕人。更慶幸的是,他老婆還是他老婆。只不過,現在這位已經變成20歲少女的沈佳宜現階段只是他女朋友。

兩人吸收了前身的記憶後鎮定下來,開始為以後的未來做出一些必要的規劃。

「卧槽~你知道我老爹是誰嗎?我老爹是鄭正秋呀!」鄭小冬忽然興奮的抱着沈佳宜說道。

「鄭正秋?鄭正秋是誰呀?很有名嗎?」沈佳宜推開鄭小冬表示很疑惑。

「鄭正秋你怎麼能不認識呀。你作為一位偉大導演的妻子怎麼能不認識國內第一代大導演,中國電影之父鄭正秋呀。」

「(ˉ▽ ̄~) 切~~就你還偉大導演呢。你畢業了就留校教書了,拍過一部上映的電影嗎?」

「你可不能這麼說呀。以前那是沒資源拍電影。現在不一樣了,你看我這滿屋的設備。隨便拿出來一件都是超越如今20年以上的東西。再加上我腦中有關電影百年的積累,那不還分分鐘成為最偉大的導演。哈哈哈哈~」鄭正秋志得意滿的笑着,幻想着成為大導演被無數人膜拜的樣子。

「啪」一個響亮的腦瓜崩打斷了鄭大導演的美夢。

「你先醒醒吧。咱先不說你的這些老古董…額…不對,現在都成高科技了。你這些高科技能不能用?壞了有沒有零件可以替換?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山寨出來?而且現在是什麼時候?現在可是1937年。淞滬會戰還沒結束呢。未來國內要亂好幾年呢。你上哪拍電影去?」

沈佳宜一頓輸出讓鄭小冬一下子心涼了半截。是呀,雖然這有一屋子都是好東西,但對自己來說都是不可複製的呀。再加上未來幾年都是亂世,哪還有好機會拍電影呀。

沈佳宜看着又有些落寞的鄭小冬笑着調侃道:「我們的大導演這就放棄了呀。也不向你聰明又賢惠的妻子討教討教就放棄了嗎?」

「老婆大人,您有辦法?」

「你忘了我是幹嘛的嗎?我可是機械工程和應用物理方向的。妥妥的理工學霸女(`へ´*)ノ」沈佳宜傲嬌的撇着嘴。

鄭小冬聽了之後又高興的抱起了沈佳宜說道:「你可太偉大了。你快看看這些你能不能山寨下來。」

「哎呀,你先放我下來。你那些老古董都是用膠片的,原理什麼的都不難。到時候只要定製一些零件和適配一些材料就行。關鍵是鏡頭那種的高精密零件可能需要費些精力。不過現在我想的是另外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鄭小冬放下沈佳宜後問道。

「今天是幾號?」

「10月13號」

「兩個月以後呢?」

「12月13號…靠…你是說…南京?」

「嗯!」

「可我們能怎麼辦呢?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我們能做什麼呢?」鄭小冬一想起那個可怕的日子就不寒而慄。

沈佳宜皺了皺眉說道:「我們的確不能做什麼。但我總覺得這樣什麼都不做的話,我良心上過不去。因為我明明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可我卻什麼也沒做。」

房間內再次安靜了下來。

「我知道了」鄭小冬指着角落裡放着的寶力35毫米手持攝影機道:「我帶着它去南京把一切都儘可能完整的記錄下來,讓真相更早的曝光。雖然效果不一定能怎樣,但能早一點向全世界披露鬼子的惡行,就能早一點給鬼子一點輿論壓力。我不知道這樣行不行。但就像你說的,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沈佳宜沉思良久後點頭道:「行,我跟你一起去。總比什麼都不做好。」

「不行,你不能去。你瘋了嗎?你知道你會遭遇什麼嗎?」鄭小冬立馬制止了沈佳宜這個危險的想法。

「那你去不也一樣會遭遇那些嗎?我到時候還能幫你。」

「你幫個屁!我倆去了,目標就大了,互相還拖累對方。你如果要去的話我是肯定不同意的。我就算什麼也不做,就算一輩子良心上有所過意不去也不會讓你去。」

「那…..」

「好了,就這麼決定了,我一個人去。你別忘了我還當過兵呢。再說了,有情況我會到國際安全區裏面的。歷史上記載的那幾個老外我還是認識的。」鄭小冬堅定的說道。

「要不…..我們什麼也別做吧。我怕…..」沈佳宜有點祈求的看着鄭小冬。

鄭小冬摟過沈佳宜的肩膀輕聲道:「沒事的。我更怕我會後悔,會一輩子不能心安。你就當我這次是為了出名,為了那顆當大導演的虛榮心吧。」

外面依然能聽見轟隆的炮聲和斷斷續續的槍聲。

他們現在的位置是上海租界區。早在回國後,哥哥鄭小秋就帶着他倆搬到了這裡。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第二天,兩人都沒有再討論去不去的問題。沈佳宜現在的身份是畢業後跟着鄭小冬一起回國的美籍華人。父母親人都不在國內,所以一直在鄭小冬家裡住着。這樣也好,正好能有時間研究研究鄭小冬的那些穿越而來的「高科技」。

鄭小冬現在其實也不需要準備什麼。家裡父親,也就是那國內第一代導演鄭正秋兩年前去世了。母親在父親之前也不在了。家裡只剩下大7歲的哥哥鄭小秋和自己了。不過哥哥鄭小秋是個演員,還是挺有名的那種,所以經常回不了家。

就這樣鄭小冬和沈佳宜二人準備了幾天時間,按計劃鄭小冬要在11月12日淞滬會戰結束之前抵達南京。

臨別前二人什麼也沒說,因為二人都相信一定會再見面的。

鄭小冬抵達南京後,先是根據歷史記載認識了幾位在南京的外國記者。他們這幾位都是第一批向世界發出吶喊的記者。因為鄭小冬手裡有着既方便又高級的手持攝影機,再加上本身就在理論和實踐上高出這個世界快一百年了,所以幾人對鄭小冬都頗有好感。

這幾位記者天天和鄭小冬有說有笑的,找各種理由把玩他手裡的攝影機。鄭小冬也沒有拒絕,只要不動膠捲就行。這次他帶了200卷35mm膠捲,夠用800多分鐘了。

「希望你們能幫到我吧。」鄭小冬看着他們暗暗祈禱着。

11月22日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立。委員有15人,主席是約翰·拉貝。

11月30日 鄭小冬來到安全區,經過《芝加哥每日新聞》的記者阿契包德·特洛簡·司迪爾的介紹認識了約翰拉貝。

約翰拉貝顯然看起來很疲憊的樣子。

他揉了揉眉心說道:「鄭小冬先生,你只是個電影從業者,不是記者,按照你的想法去記錄戰場是會有麻煩的。我不能確保你的安全,更不能你確保你手中攝影機和膠捲的安全。顯然,我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不過,想來會有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城外已經有很多糟糕的事情發生了。」

鄭小冬點頭說道:「拉貝先生,您叫我小東就可以了。您完全不用擔心我的安危,日軍進城後我不會踏進安全區一步的。我只想請您幫我保管好這些膠捲,我會在每天晚上悄悄的來換一些膠捲。如果我一旦有什麼情況發生,我不想這些寶貴的東西落到日軍手裡。」

約翰拉貝注視着鄭小冬拿起遞過來的一大包膠捲道:「中國年輕人,生命是可貴的,不要輕易放棄。如果有什麼危險就來安全區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