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大唐第4.5章 番外篇:製鹽在線免費閱讀

舌尖上的大唐第五章 做酸菜魚在線免費閱讀

古代製鹽的法子其實以及很規範了,在古代所製造的鹽大概可以分這幾種,海鹽,湖鹽,井鹽,岩鹽等。

隨着中國古代海岸線的增長,海鹽運用便越來越廣泛。

相比岩鹽來說,海鹽可以算得上是精鹽了。

而且製作工藝並不是很複雜。

早期的時候,是直接劃取海岸邊土,然後用草木灰吸收海水,這便是鹹土,也是第一步。

製鹽的時候,在鹹土上淋水形成滷水,人們會在滷水中加一些蓮子,根據蓮子的形態以及浮沉來判斷滷水的濃度,就跟現代的密度計是一個工作原理。

滷水倒入敞口的容器里加熱蒸發掉水分,取鹽粒,取得的鹽粒便是海鹽。

或者在海邊挖一塊整齊的坑,將海水從一個口子中灌入,隨後自然蒸發掉水分再去取鹽粒也是製作海鹽的方法。

這樣的鹽其實也是粗鹽,只不過吃起來的危害要比岩鹽要低一些。

其中的成分便是氯化鈉和一些氯化物,還有少量硫酸鈣、硫酸鎂、硫酸鈉、硫酸鉀、碳酸鎂等。

湖鹽的生產大多都是在鹹水湖邊進行,其製作方法與海鹽的一樣。不過普遍採用的是曬制的方法。

岩鹽便是要去尋找鹽礦,將鹽礦是磨碎然後泡到水裡形成滷水,接下來便是倒入敞口的容器里加熱蒸發取鹽粒。

只不過礦石能溶於水的成分很多,形成的鹽大多成黃褐色,味道苦澀,吃多了會讓人中毒。

井鹽工藝是最複雜且最能體現古代人民智慧的。

在戰國時期就有井鹽製作的記載。

《華陽國志.蜀志》中便記載了秦孝公時期,一個叫李冰的人進去蜀地,也就是現代的成都平原地區,開鑿鹽井挖鹽來製鹽。只不過當時的鹽井礦洞口徑大,有沒有什麼保護措施,因此開鑿的鹽井深度很淺。

同時嬴政即位後的三峽地區,也有利用天然氣製鹽的。

「有火井,夜時光映山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頃許如雷聲,火焰出,通耀數十里…」

「井有二水,取井火煮之,一觥水得五餖鹽…」

這裡的火井就是天然氣外泄出去的口子,而二水便是滷水。

製作工藝也是取了滷水然後蒸發掉水分製鹽。

到了北宋之後,川南地區就出現了卓筒井,卓筒井的井口口徑僅僅只有碗口那麼大,井壁也不容易崩塌,這樣就導致卓筒井能挖的更深。

鑿井的時候用「一字型」的磚頭,古人甚至還會用大楠竹來做井壁。利用灌水或者地下水來浸泡地底下的鹽礦形成滷水,再用竹筒取出來,然後蒸發水分製鹽。

卓筒井的出現也標誌着中國古代深井鑽鑿工藝的成熟,辮子時期道光十五年的時候,四川自貢鹽區鑽出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shēn)海井。

隨帶一提的是,由於唐朝的鹽提純技術有限,所以裏面含有大量的其他元素(相比現代的鹽來說。)

因此在唐朝無論是哪一種鹽吃多了也會危害人體。

就算是現代的精鹽,吃多了也會有危害。

首先是,你可能會齁死。(一本正經。)

另外鹽吃多了還會危害腎臟。

如果有腎臟疾病的盡量少吃鹽。

當然鹽吃多了最主要的危害就是血壓升高和周身水腫。

這裏面的道道就請大家自行百度了。

小說里的製鹽其實也是跟提純有關。

古代的提純工藝便是溶解然後加入其他物質吸附滷水中的雜質。

而男主李長青其實是用了一個竹筒,將粗鹽溶解到水裡形成滷水,再倒入竹筒里。

用一個裝有木炭的麻布包塞住竹筒口,然後竹筒豎起來,竹筒口對準石鍋,過濾滷水中的雜質。

接下來再加熱滷水蒸發水分使得滷水中的氯化鈉結晶,取純白色的就行了。

這樣的工藝在古代其實就有了,但相對於現代的提純方法來說,古代的只能算是初提純。

鹽稅是古代的朝廷的主要稅種之一。

它容易控制,徵收成本低,是直接向鹽商收稅,而且稅基大,收入快。。。這些特點也就促成了鹽稅為主要稅種之一。

民以食為天,人不可能不吃鹽,這也就能體現鹽稅的稅基大。

只要吃鹽,就得買鹽,只要買鹽就得交鹽稅,只不過這鹽稅的最後承擔著是百姓罷了。

唐朝時期,製鹽幾乎都被世家掌控,同時世家不僅僅掌控了製鹽,更有其他的資源,甚至朝廷的命官也被世家控住了一部分。

唐初,一些朝廷重臣便是世家的人。。。

這也不怪李世民會想盡辦法來對付世家,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更何況這些個世家幾乎都沒有一個好東西。。

災難年哄抬糧價便是他們的手段,放一點兒糧食來換取百姓的民聲便是他們的策略。

無論是精鹽也好,粗鹽也罷,雖然要交稅,但是世家總歸還是能賺取一大筆收入,甚至是百分之百的利。。

所以如果主角李長青的製鹽方法被世家知曉,他便很難獨善其身。

要麼同流合污,要麼就被殺人越貨。。

這便是現實。

最好的方法便是將這個方法交給朝廷,讓朝廷去對付世家。

李家的底子終究還是比不過你那些世家啊。。

另外說個題外話,剛好這是番外篇,所以在這裡說應該問題不大。

明蘭的身世我相信大家都會持懷疑態度,但我覺得就把她寫成第一個喜歡男主的就可以了。

男主要開後宮,那肯定的。

男兒本色嘛。。

至於許多作品裏,關於李世民把他的女兒李麗質嫁給男主,或者男主勾搭李麗質,在我這兒不會那麼快。。

我前文就提到了,男主正處於武德九年和貞觀元年之間,這個時候的李麗質才六七歲。。

娶一個六七歲的丫頭??

童養媳都沒這麼乾的啊?!

收徒還差不多,然後再養着以後再娶。

這就像是養了個徒弟老婆一樣(滑稽。)

總之,以後的劇情發展可能會與其他的大唐魂穿文差不多,但唯一不同的是男主是考自己的知識登峰造極的。

古人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笨。

他們絕對會比我們聰明。

而我們的優勢,也僅僅只是在於有更多的見識和更全面的知識罷了。

玩轉大唐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想要抓住大唐所有人的胃,那可就容易多了。

以後會有很多關於做飯的片段以及番外篇,如果不喜歡故事內容但是喜歡做飯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做飯的片段和番外篇。

包您滿意(滑稽)

由於這本小說剛剛起步,所以更新可能不是很快,番茄的全勤獎勵我是不指望了。。

我會盡量準備大量的乾貨來分享給大家,當然也會圍繞着主題。

雖然書名叫《舌尖上的大唐》但我更想分享的是唐朝的文化。

中華上下五千年,可以說中華吃貨文化流傳了五千年。。

從遠古時期的元謀人開始,到夏商周時期的古代上,再到唐宋元明清的近代人,最後是現代人。

縱觀歷史你便能發現,除了大統文化外,關於飲食文化也留流傳了下來許多。

最關鍵的是飲食文化它能抓住你的胃,勾起你的回憶。

就好比我小時候吃過的一種麥芽糖,糖塊外包裹着麵粉,也不貴好像是一塊錢一塊,還挺大的。

一塊糖里不僅有麥芽的芳香,更有唾液中的澱粉酶與麥芽糖發生化學反應後產生的葡萄糖的甘甜。外層包裹着的麵粉,無疑是增添了糖的口感,哪怕吃的滿嘴都是麵粉也不亦樂乎。

另外,中國的八大菜系我敢說沒錢有人真正的吃了一遍。

一個火鍋都吃的不亦樂乎了。。。

誰承想要遙遠的雲南也有奶豆腐呢?原本是草原才有的一種特殊的美食。

誰承想熱帶地區的海南也會有人吃大蔥加煎餅呢?

一個人走到哪兒,就會把自己的飲食文化帶到哪兒。

一群人走到哪兒,就會把自己故鄉的飲食文化帶到哪兒。

飲食文化的變動,我覺得更能看出中國人口的變動。。

因此,我這本《舌尖上的大唐》會用另一個新奇的角度和別樣的寫法取消描繪它。

就是要把他寫活,讓大家讀了能有所收穫,哪怕是學會了炒幾種菜也是好的,至少有多幾張把妹的技巧不是?

我相信我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