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西周成為諸侯第六章鬼方的興衰在線免費閱讀

穿越西周成為諸侯第六章鬼方的興衰在線免費閱讀(2)

平原遷徙。 他們穿過邢國的轄境,向東渡過黃河,進入到河濟平原的中北部,也就是現在的衡水、滄州、德州、聊城這幾個地級市一帶。 在商周時期,黃河下游的河道並沒有堤壩保護,所以河濟平原依然是隨着季節泛濫的黃泛區。因為是黃泛區,自然也就無法發展農業,所以這裡的人口極為稀少,遍布大片的無人區。

但對於半農半牧半漁獵的北戎來說,這裡卻是一塊寶地。 枯水季時,成片的沼澤乾涸成草地,正好適合放牧。 豐水季時,少量沒有被淹沒的崗丘可以成為他們安置家畜的地方,沼澤提供的魚蝦和水草,則可以幫助他們渡過豐水期的日子。

遷徙到河濟平原的北戎,很快適應這裡的生活。他們被周人稱為「鄋瞞」,到東周時期,又被稱作「長狄」。 而留在晉東南和晉中北的北戎各部,則被後來的周人稱作「赤狄」。

鬼方南侵與北戎東遷,自然也引起了周康王的高度重視。 可能在康伯懋率領東八師征討東夷的戰爭結束後,周康王又命人率領周王國西六師的部分兵力,從關中出發,北上征討鬼方。擔任這次北征的主帥,就是上一節文章末尾所提到的「大盂鼎」的主人——南宮盂。 南宮盂征討鬼方在史書中並沒有記載,但卻以銘文形式記錄在了「小盂鼎」上。銘文內容大多鏽蝕難以辨認,但仍然可以看出,這場戰爭的一些粗略的信息。

南宮盂北征鬼方是在周康王25年(約公元前983年)。 跟隨南宮盂北伐的還有費伯、明伯,這個明伯就是上一節文章所說的,跟隨康伯懋征討東夷的明公,只見於銘文而不見於史書記載的周公之子。

周軍與鬼方軍隊打了兩場戰役。第一場戰役,周人俘虜了2名鬼方首領(酋長或君主),割耳(代表斬首)4802個,俘虜13081人,繳獲戰車31輛。第二場戰役,周人俘虜了鬼方首領1人,割耳237個,俘虜人數不詳。

可能大家對這些數字沒有什麼概念。 簡單來說,周人斬殺了鬼方五千餘人,俘虜了鬼方超過一萬abc人,總計將近2萬人。 要知道,商王國最鼎盛時,能一次出動的最大兵力,也就一萬abc人。 武王克商時,傾國而出的兵力也就1.8萬人,加上盟友的兵力才超過2萬人。

也就是說, 南宮盂的這次北征鬼方,相當於斬俘了一個商王國,或者相當於斬俘了一個滅商前的周王國。 經此一戰,鬼方族群中最強大的幾個方國、部落被周國攻滅,族人被周人俘虜遷徙到關中或河洛安置,融入華夏族群中。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鬼方這個族名從歷史上消失,不再專指陝北高原和晉西山區的鬼戎族群,而泛指西北方的異族,比如《後漢書》中,就把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羌人也稱作鬼方。 鬼方這個族名的消失,並不代表鬼方這個族群實體的消失。 鬼方中最強大的幾個方國、部落被消滅之後,剩餘的弱小部落臣服了周人,並被周人允許留在了故地。這些部落雖本是鬼方的一部分,但從此以後,不再被稱作鬼方,而是被稱作「白狄」,東周時期著名的「中山國」,就是這個白狄族群的一個分支遷徙到河北平原後建立的國家。

而康伯懋所率的北征軍,具體作戰過程沒有記錄,「師旂鼎」上只記載了征伐的對象是「方雷」,位於邢國北部一帶。 另一個青銅器「呂壺」,則記錄了康伯懋的一個叫呂的下屬,北徵結束後有所斬獲,可以間接反應康伯懋的北征,至少是勝利告終的。

康(衛)、邢兩國的「搏戎」之戰,雖然沒能完全阻止山西戎狄進入河濟平原,但是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戎的實力,並且及時中斷了北戎大舉遷徙到河北平原的過程。 最終,進入河北平原的北戎只佔一少部分,他們進入不宜農耕的河濟平原黃泛區,形成長狄族群,對周邊的邢、衛、曹、宋、魯、齊等國也沒有構成大的威脅。 被兩國阻擋在太行山以西的北戎,形成赤狄族群,前文已經提過。 赤狄族群被邢衛兩國打敗後,一直低調了二百多年,直到東周時期,才再次強大起來。 ▽ 正北方的鬼方被滅,東北方的北戎被打敗削弱,而西北方的犬戎,則從周文王末期開始,就臣服於周了。對於此時的周王國來說,北方的異族威脅基本上都解決了,接下來需要解決的,是南方的麻煩。

(實際上就是當時的南蠻)